[摘要] 精準預測_ch11、12 by Jonet、Antoine

CH11.要是你贏不了他們

經濟學的第一堂課就教我們,交易只有在讓買賣雙方都更好的時候才是理性的。-P.378

貝氏學派看不見的手
貝氏學派的推論可視為一種「看不見的手」。
兩者都是尋求共識的過程,利用了群眾的力量。
市場是做預測特別好的一種方法,有很大程度反映集體判斷。

效率市場假說:主張在某些狀況下,要超越市場的預測是不可能的。

如果我們要做到更準確的預測,就必須接受我們的判斷容易出錯。

團體預測的好處(與限制)
平均前應該了解的三件事:
1.歸結後的預測基本上會比個人預設好,不見得代表預測一定是好的。
2.先獨立進行預測,才把預測放在一起平均,這樣這種群眾智慧的原則才適用。
3.歸結的預測比一般的個人好,可降低15-20%的錯誤,但比起最好的個人預設,就不一定強了。但長期來看,常常連最好的個人預測都能打敗。

穩定是關鍵字。

過去的表現無法代表未來的結果

圖表分析家/技術分析,容易誤把雜訊當成訊號。

效率市場假說:
主張-股市基本上極度不可預測,
限制-a.與依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有關。b.利潤是扣除交易成本的淨利。
1.弱式效應:股是價格無法只靠分析過去統計模式來預測,換句話說,圖表分析的技術祝定要失敗。
2.半強式效率:基本面分析也祝定會失敗,而且也不會產出可以穩定極敗市場的收益。
3.強式效率:就算是私有的資訊(內幕),也會很快融入市場價格中,不會產生高於平均的收益。但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這點。eg.國會議員知道內幕,用立法影響公司命運,投資收益每年超過市場平均5-10%

如果真得發現某種模式,尤其事看來似乎很明顯的那種,那其他人也有機會發現這樣的模式,這個訊號就會開始被抵消,甚至逆轉。

非理性的繁榮-道瓊、房市、科技股

價格模式從長期來看才會變得有意義。

就算市場的參與者有許多人都不理性,但市場整體的表現還是會相當理性。但市場中的不理性行為發生,正是因為個人對他們的誘因做出理性的回應。P.407

從眾-錯誤沒有彼此抵銷,彼此增強,加速失控,雖然不常發生,但是一旦發生就可能釀成大禍。

贏家的詛咒-最糟糕的預測者拿走獎賞。

過度自信-認知偏差,足以打亂一個除此之外都很理性的市場。

所有泡沫都會破滅,只是可能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會爆開。

「市場不理性的時間,會比你有償還能力的時間夠長。」-凱恩斯

不理性的交易人(雜訊交易人)與老練的交易人之間有種共生關係。 VS. CH10 撲克比賽-雜魚

「投資人的面對或逃避機制告訴他們要怎麼做,他們卻必須學會做完全相反的事。」危機入市

視覺錯覺-謬勒-來伊爾錯視
避免:可訓練認出錯覺,不信任觀感


雙軌市場-訊號/捷徑-雜訊,常見於複雜系統,又稱「秩序與無秩序的戰鬥」。

CH12. 
有著健康懷疑態度的氣氛